
H1N1新型流感 |
一般感冒 |
3-6小時內會急速高燒(37.8度以上)且會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 |
逐漸發燒及全身性肌肉酸痛 |
約80%以上會有嚴重的頭痛 |
輕微的頭痛 |
無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嚨痛 |
流鼻涕及咳嗽 |
幾乎沒有打噴嚏(較不常見) |
打噴嚏 |
37.8度以上之高燒會持續3-4天 |
偶會發高燒 |
嚴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 |
輕微的全身性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 |
大多數的人會有發燒惡寒 |
偶會有惡寒 |
持續會有嚴重的疲勞感與虛弱 |
輕微的疲勞感 |
扁桃腺不會腫 |
扁桃腺會腫 |
會有嚴重的胸部壓迫感 |
無胸部壓迫感 |
個人4個做法排除恐懼
1. 遠離感染源。少到人潮聚集處,也要避免到醫院探訪病人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當接近出現流感症狀的人時,最好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。在室內時,打開窗戶,維持戶內良好通風。
2. 洗手。經常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,特別是吃東西前、抱小孩前、看病後、上洗手間之後及擤鼻涕後,並盡量不要以手接觸口鼻。若無法以肥皂洗手時,可使用含六○%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完整的洗手,應花上至少唱兩次「生日快樂歌」的時間。
3. 正確使用口罩。不正確使用反而會增加傳播的風險。一般外科、棉布及紙口罩即可預防飛沫及接觸感染。沒生病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,除非要與生病的人緊密接觸。在緊密接觸後,應立刻丟掉口罩,並以肥皂清潔雙手。使用口罩時,需將口罩緊覆口鼻。當口罩變濕,迅速更換。紙口罩只能使用一次,布口罩每次使用後需清潔。
4. 出現不適症狀,儘速就醫。如果出現類流感的症狀(發燒、打噴嚏、流鼻水、打寒顫或肌肉酸痛)時,使用口罩阻擋飛沫,除就醫外,避免外出。
若確定是新流感,四十八小時內投藥,是預防演變為重症的關鍵。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,包括孕婦、慢性肺病患者(包括氣喘)、心血管疾病患者、糖尿病患、免疫抑制患者等,更要特別注意。
來源:網路